欢迎访问贵池人大网站

安徽人大 | 池州人大 | 贵池区政府

网站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袁达勤和他的三份“责任田”

阅读次数:3980 编辑: 贵池区人大 信息来源: 乌沙镇人大 李启德 发布时间:2015-02-03 09:07
[字体:  ]

 

 

贵池区人大代表、乌沙镇红庄村党总支部书记袁达勤,铭记双重职责,积极履职、无私奉献,勤勉耕耘自己的“责任田”, 图发展为民引路,带队伍为民服务,当代表为民代言,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称誉。

第一份“责任田”: 引领群众图发展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袁达勤把引领群众图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份“责任田”。他当好“领头人”,外援内联互动,全力打造美好乡村建设。2013年投入15万元实施村级主干公路5公里亮化工程,2014年新架设节能灯85盏、LET太阳能灯54盏,彰显红庄“不夜村”。率先实施农网改造项目,对全村6个台区进行了全面改造,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用电需求。全力实施路网工程,三年来共投入50多万元完成4.7公里“村村通”路肩培护工程、建成15公里“组组通”砂石化公路,2014年新建水泥路3.2公里,构筑全村大循环、网络化交通格局。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方面争取水利重点县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主干渠生态护坝2030米、主干渠清淤3100米、田间沟渠护砌5000余米;另一方面,利用“一事一议”等筹资筹劳方式,组织群众大兴水利,投入12万元实施西湖塘埂护岸工程,对全村各村民组共计4000多米主干沟渠全面进行了清淤扩挖,开挖山塘15口、改造百亩鱼塘1座,共计土方6万余方,2014年清淤护砌山塘31.8万方,初步形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田水利格局。积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三年来共建沼气池270口,兴建“一池三改”农户180户,成为“猪—沼—菜”经济模式省级示范点。2014年新建垃圾池15座,全天候实行“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的卫生保洁机制。

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产村”结合发展特色经济。红庄田多粮多,农民擅养土鸡。村“两委”顺势而为,组建“江南乡村土鸡产销合作社”,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全村养鸡1000只以上大户达30多户,2000只以上大户15户。在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家家户户都养鸡,仅此一项为农民年增收2000多元。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动规模经营。现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注册4户家庭农场,全村耕地5600亩基本完成土地流转。百亩以上经营大户15个,其中500亩以上生产大户3家。调结构建基地,发展大棚蔬菜增效益。现已建成蔬菜基地420亩,已授予“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其蔬菜产销合作社被授予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构建美好乡村示范区,辐射带动红庄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宣布村两委关于美好乡村示范区建设和竞选方案,动员和引导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选定在红庄中心村建示范区,2014年兴建农民文化健身广场22000平方米,村民文化活动中心228平方米,小区道路硬化1500米,铺设下水道850米,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小区亮化40盏灯。2014年建设投入资金高达180万元。如今,每当农闲时刻,乡亲们齐聚中心村活动中心,文化、健身、娱乐、休闲,村庄打牌行赌、邻里纠葛的现象少了,人际关系和谐了,人心贴近暖和了,欢声笑语响彻“红”庄内外。

第二份“责任田”: 带好队伍强服务

带好队伍强服务是袁达勤的第二份“责任田”。他当好争当为民服务的“贴心人”,带好三支队伍:一是带好村“两委”班子。村干部每天上班时组织“早课”学习,集中安排工作,分头抓落实;下班时碰头汇报,交流总结。民主理事,按章办事,干成事不出事,坦诚共事,聚力兴事。建立民情分析会制度,坚持常态化“四民”(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工作法,定期分析摸排计划生育、平安建设、信访维稳、矛盾纠葛、民诉民愿等苗头性问题,做到小事不出庄,大事不出村,多年来“两票”工作位居全镇前三名。二是带好党员队伍。投入15万元建成党员活动中心。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学习培训和组织发展,发挥无职党员示范岗(设岗定责)作用,影响和带动群众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三是带好村民代表这支“小人大”队伍。建立村干部联系村民代表和分片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发挥他们联系群众、表达民意、示范带动的桥梁纽带作用。

强化三个服务:一是为能人创业服务,发挥能人效应。扶持养殖能手吴红方等人饲养生猪100多头;扶持退伍军人方东海等人发展养鸡业,饲养规模万余只。鼓励和扶持叶能旺等3位菜农发展大棚蔬菜。二是为弱势群体服务,扶危帮困助发展。争取市工商行爱心援助,捐献20吨化肥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建立村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三年来为50多户帮扶款物10多万元。三是强化全程代理为民服务。三年来为民办理证件、缴费、审批等各类事项达500多件,为群众跑腿,做群众的勤务员和贴心人。

第三份“责任田”: 勤勉履职代民言

作为区人大代表,袁达勤精心耕耘履行代表职责这份“责任田”。 他致力参政议政,争当群众诉愿的“代言人”。他在掌握社情民意和表达社情民意这两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袁达勤认为,掌握社情民意,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一是心系群众要“真”。联系群众要做到常态化,贴近群众,贴近工作,贴近实际;联系群众要注重广泛性和代表性,全面了解和真正掌握群众身心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调查研究要“深”。要注重宽泛性、典型性和普遍性,防止浅表性和片面性。三是议案(建议)质量要“精”。注重各方面个案的收集梳理,归纳提炼,并且广泛征集意见,修正完善,提高质量。表达社情民意,是人大代表履职一项重要职能。结合在区镇人代会期间,注重代表参政议政作用。积极参与大会各项报告和决议的审议讨论,建言献策,积极撰写建议、议案,表达民愿民盼。

当选代表三年来,在参加区镇人大会议、领导调研和走访代表、代表视察等活动中,积极建善言、献良策达十余件。如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关于建设村级为民服务中心的建议,关于提高村干部待遇和实行养老保障等建议,被市区领导调研和政府工作决策所采纳。如关于设立乡镇检察工作站、遴选贴近农村的案例开展检察宣教的建议,被前来调研的检察官们所首肯。撰写代表议案、建议,注重从大事着眼,从要事着手。如在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贵池船舶基地安置房建设的建议》,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了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如期兑现了政府承诺,群众满意。如获悉省道S321线“西延工程”规划勘测后有变更的倾向,群众期盼和反响较大;在区人大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S321“西延工程“建设的建议》,得到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支持,坚持了既定路线,推进了工程的实施,为乌沙大圩建设与发展赢得了新机遇。如在区人大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贵池船舶基地长江岸严禁采砂和崩岸治理的建议》,市区人大、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视察,磋商议案办理措施。

红庄变“康庄“的华丽转身,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和媒体的青睐。市区领导多次来红庄调研视察。201110月新华社、人民日报、省广播电台、安徽法制报等9家媒体“江淮行”来红庄联合采访。20139月江西省人大代表团来我村考察调研土地流转和蔬菜基地建设情况。红庄变“康庄“的华丽转身,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鼓励。2010年红庄村被省农委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池州市“平安建设”示范村,2011年区委授予“五个好村级党组织”,2012年市委授予“争先创优先进党组织”,2013年被省计生委授予“计划生育村为主示范村”,连续6年获得乌沙镇“年度综合考评第一名”等殊荣。2013年袁达勤被市委授予“池州市十大最美村官”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