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池人大网站

安徽人大 | 池州人大 | 贵池区政府

网站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牢记使命抓帮扶 聚力攻坚助脱贫

阅读次数:3146 编辑: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7-06 09:41
[字体:  ]

“组织派我来驻村,是对我的信任;几年来能为村里群众做些实事,我感到非常欣慰。”20174,贵池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梅灏被组织上选派到唐田镇尚书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三年来,他扎根基层,发扬严谨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抓党建,补短板,兴产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赞誉。

抓党建  提升村两委班子战斗力

上任伊始,“如何当好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是他努力思考的问题。起初家里人很不理解,妻子也埋怨道:“本以为你到人大工作可以歇一歇,照顾一下家,都年过半百了,又有高血压慢性病,还要到百里之外的乡下驻村蹲点?”面对组织的信任和嘱托,他耐心向家人解释。当年春暖花开时,他以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挂职第一书记的身份来到尚书村,开启了数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和生活。

党建标准化、工作规范化是做好脱贫攻坚等工作的基础,也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履行职责的关键。输血再多也不如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有一个好班子,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他理出的工作思路是“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找一条好发展路子。”进村后,他沉下心来,全面熟悉村情民情,认真抓好村级党建工作。很快,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建立了“周例会”和“月走访”制度等工作机制,村党群服务中心和综合档案室建设也顺利达标。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在具体实践中锻炼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也在悄然发生积极变化。

补短板  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

以前尚书村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村,产业单一、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较差、村集体经济薄弱是贫困的主要根源。因而想方设法重点抓好村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村集体增收、服务载体四大工程建设工作,也就是他驻村扶贫主抓的几项重点工作。

要想富,先修路。要发展特色农业,也必须先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三年来,在做好脱贫攻坚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他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道,多次赴交通、水务、国土、扶贫等部门对接联系,积极主动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落实村自筹资金。该村先后修建了大庙、堪田、松术等12个村民组10余公里的水泥道路,对全村10口山塘、水库和23条重点沟渠进行了新修、维修加固,总筹资资约500万元。同时积极帮助尚书村联系社会帮扶资源,寻求了广州康汇有限公司等企业支援,结合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在中心村及19个村民组主要道路先后分3年实施,安装了199盏太阳能路灯,极大便利了群众夜间出行。随着全村的村组道路硬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改造、电网改造、接通自来水等一件件工程的如期实施,尚书村基础设施面貌大大改善。

兴产业  带动一方百姓富起来

为做到村特色主导产业零突破,真正让贫困户和群众有支柱产业致富,他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认真谋划,先后前往省农科院、浙江金华、石台县小河镇、东至县东流镇及本区周边镇街进行实地考察,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发展丝瓜络、山油茶、小龙虾、莲子等产业项目。2017年底,由驻村工作队牵头,成立尚书丝瓜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尚书村资产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并与石台县惠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形成“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流转土地近300亩(其中贫困户土地40亩)。同时在全村挑选5个有种植经验的大户入社,19个村民组按片区布局5个种植基地,分片带动80户贫困户务工和种植,带动贫困户自力更生。产业扶贫基地的建立既流转了贫困户土地,又带动了贫困户的种植。2019年,他又积极争取资金70余万元,与浙商洽谈引进加工企业,新建800平方米丝瓜络加工车间1座,以提高丝瓜络产品增加值,真正形成产业链。

贫困村要脱贫,就必须彻底解决村集体收入“空壳”问题。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他先后争取上级支持建成2座光伏电站,实现村集体收入8.2万元。通过收回原村集体林场的承包经营权,复垦种植了山油茶。山油茶预计5年挂果,8年进入盛果期。为了发挥好信息技术共享助推脱贫攻坚事业,他还对老村部进行了改造,盘活了闲置资产,重点打造集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实用技术培训及金融服务平台4大板块于一体的扶贫驿站。三年来,该村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共扶持培育成立各类种养业专业合作社8个,形成了优质水稻、红梗芋艿、黑木耳、优质生猪等种养结合的产业引领规模,共吸纳贫困户80103人务工就业,尚书村从省级贫困村如期出列。2019年全村重点组织了“感党恩、思奋进”活动,不间断的开展贫困户“奖勤曝懒”红黄榜评选评议,切实增强贫困农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理念。

站出来  冲锋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

扶贫深入群众,防疫更要冲锋在前,这是党员领导干部该有的担当和责任。大年初三一早,梅灏作为村第一书记放弃假日驱车赶到村里,和村两委一起对返乡人员开展大摸排、对武汉回村人员实施隔离监测,深入开展防控宣传,合理设置疫情监测劝返点,发动基层党员、志愿者24小时值守,落实群防群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白天他们同区督查组和镇主要负责同志在集镇沿街商户和返乡人员家中查看防护情况,全面了解各村的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夜间他不知疲惫奔走于各个监测点,了解值守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值守人员送去夜间取暖的炭盆以及泡面、饼干、酸奶等慰问品。为缓解全区防疫物资紧缺压力,疫情期间,他还冒着风雪,顿顿啃着方便面,带队赴苏州等地联系采购口罩等急需防疫物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辛勤付出,终有收获。尚书村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梅灏又有了新的思考:集思广义,积极谋划,带领全村开始向美丽乡村迈进。2019年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因地制宜扎实开展“五清一改”,改造“五小园”;新建的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1座公共卫生厕所顺利完工;举办尚书村“新时代传习所”,大力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质。

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和村级党建工作的同时,他还坚持统筹做好贵池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工作。注重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在听取和审议财政预决算、预算调整方案、审计、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等报告,对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推动绩效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推动审计全覆盖等提出明确要求,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牵头组织实施并完成了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提升预算审查监督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去年6月份,带队对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街道预算监督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推进预算监督工作全覆盖。开展营商环境专题询问,把视察、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专题询问结合起来,打好监督工作“组合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细微之处见真情。奔走在田间地头之时,村民们从起初喊他“梅书记”、“梅主任”,到如今“老梅”长、“老梅”短的直呼姓氏。这不单单是称谓的改变,更是三年来驻村扶贫群众对他情感的转变。也就是在春节疫情防控期间,有部分村民笑称:“今年我们要按下红手印,留老梅再带我们3年!”诚然,昔日的“贫困村”一步步华丽转身。展望未来,他在欣喜的同时,也深知扶贫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文/吴旭东  谢海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