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工作是改善环境、防治疾病的治本之策,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重大民生工程。日前,贵池区马衙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部分区人大代表对街道农村改厕工作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马衙街道是2017年贵池区农村改厕试点镇街,从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该街道已完成9个村居(共11个村居)136个自然村的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2350户,整村推进1个,村居覆盖率100%(除去2个城市社区),自启动以来,街道一直将农村改厕工作与创建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严格标准,周密组织,有序推进。结合之前的移民建镇、重点工程拆迁安置和集镇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农户的卫生厕所普及率目前已达80%以上,成效良好。
二、存在问题
虽然改厕普及率较高,但在农村改厕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的参与度较低、改厕缺乏积极性。在农村改厕中,农民的参与度较低,缺乏积极性,制约后续改厕工作开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村居干部对农村改厕相关政策及技术标准把握不准,组织协调指导督导力度不够,对农村改厕工作的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广度、深度不够。加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知道改厕工作的意义,有的受到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降低了农户改厕的意愿。
(二)村居干部对改厕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充分的认知。很多村居干部对于农村改厕认知不充分,仅仅把改厕当做一般性的业务工作进行安排和落实,有些同志认为农村改厕工作是村民的行为,不需要街道承担;部分村居干部过于重视经济指标,认为农村改厕工作只是软任务,无法创造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忽视对农村改厕工作的督促和管理,认为即使不开展也不会影响自身的工作业绩,致使改厕工作难以有序开展,落到实处。
(三)卫生改厕使用率不高。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为化粪池取粪方便,造成卫生改厕选址远离主屋,不方便使用。如:很多农户为了便于取粪和浇菜,所以不愿意改厕,特别是老年人仍然倾向于露天旱厕。改造过的厕所冲水量过大,粪便在化粪池贮存时间过短,达不到无害化的要求,并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还有少数群众怕浪费水弃而不用。
(四)后续服务管理不到位。农村改厕工作重建轻管,后期管护工作缺位,服务队伍建立不到位,没用统一的排水管网,影响农户使用卫生厕所。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农户能够理解明白,把农村改厕政策作为改善居住条件、预防疾病传染、提高宜居水平、推进美丽文明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脱贫攻坚政策同时宣传,同步抓好落实,特别是新建的危房改造户和其他群众新建的房屋,要严格按照农村改厕标准抓好建设。
(二)强化对村居干部的教育监督,确保村干部正确用权。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理事会的作用,积极参与改厕户数、工程招标、施工过程等各个环节的监督。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将改厕情况适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提升领导于部的责任感,明确自身职责,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弃广大农民传统的不卫生习惯和习俗,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改变农户自身卫生习惯、能够积极参与到农村改厕工作中来。同时,还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村医和农村教师在改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农村改厕工作有序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三)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改厕工程质量。建立健全农村改厕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指导与监督。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的方式,进行全过程督查、指导和验收,确保厕具安装到位、施工质量合格。加强对农村新建和改厕的无害化厕所逐户登记,挂牌管理,做好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马衙街道:何胜民 赵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