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池人大网站

安徽人大 | 池州人大 | 贵池区政府

网站首页 / 理论实践

关于全区美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阅读次数:1473 编辑: 贵池区人大 信息来源: 区人大 任利群 张万生 发布时间:2014-10-20 15:38
[字体:  ]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就全区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一次调研。这次调研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利群带队,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区人大代表参加,鲍胜利副区长、区建委、区美好办负责同志陪同调研。为学习借鉴外地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822日,调研组一行赴宁国市考察学习;823日,调研组深入牛头山镇宝赛村宝赛中心村、长林村双塘中心村,实地察看中心村建设情况;829-91日,调研组先后到5个通过省验收的重点示范村(唐田镇吴田社区、涓桥陈村、里山元四村、墩上诸湖姜村、梅街镇刘街社区)走访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外出参观考察,调研组对我区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美好乡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围绕三美目标扎实推进, 2013年全区确定建设的中心村23个(名单见附注),其中5个重点示范村今年8月份接受省验收并取得较好反响,其余18个在建中心村均达到预期建设目标,全区美好乡村建设已取得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一年来,全区狠抓5个重点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并通过示范带动18个在建中心村建设,今年8月省验收组评价唐田镇吴田社区村容整洁、涓桥镇陈村生态和谐,体现了地域特色,产业发展真抓实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未经验收的其余中心村,也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上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为全区村庄整治型的中心村建设积累了经验。

(二)编制规划,突出了地方特色。在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时,强调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以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内容,边建设边完善规划。里山街道元四村和涓桥镇陈村均被列入全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范本。

(三)整治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垃圾和污水处理作为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全区上下强力推动,狠抓了23 个中心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目前村容村貌已经取得很大程度的改观。

(四)围绕服务,推行了配套设施建设。遵照将配套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的大方针,以省、市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为指导,推行因地制宜科学建设基础配套服务设施。

(五)整合资金,拓宽了融资渠道。坚持用好各级专项资金,坚持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原则,整合好各类项目资金,另外通过村企共建、区直单位帮扶、军民共建、能人捐款、村民筹工筹劳等方式丰富了资金筹集渠道,保障了资金投入。目前全区整合资金11390.6万元、吸引社会资金1178.5万元、区级专项资金1100万和省级专项资金1336万到贵池区美好乡村建设专户。

(六)兴业富民,推进了产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的同时,我区积极推进兴业富民工程,美好乡村产业发展也呈现出良好势头,唐田镇吴田社区发展了600亩烟草种植、1000亩规模化蔬菜生产,食用菌种植也都形成了一定规模。里山街道元四村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近万亩,与池州市太普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现代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增加村民的土地收益,并创造就近务工岗位。涓桥镇陈村形成了以绿圆生猪养殖合作社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产业。此外,梅村镇长山村和乌沙镇红庄村的蔬菜种植业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二、我区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突出。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除了省、区政府给予部分引导奖励资金外,主要靠镇、村投入。调研组对第一批已通过省验收的5个示范中心村点投入的资金进行了统计,5个示范村总共投入建设资金2445万元,平均是489万元,其中最多的里山街道元四村已投入635万元,最少的唐田镇吴田社区也有300 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村庄道路、亮化绿化、垃圾处理、安全饮水、污水排放、卫生改厕、沟塘清淤等硬件设施建设上。通过投资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深受群众的欢迎,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但是,我区镇街、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展。对已经通过省验收的5个示范村资金缺口,由于区政府高度重视,以确保不形成村级负债为底线,加大了以奖代补力度。对第二批省批复我区12个中心村建设,以及根据我区村庄布点规划要求,到2016年要建成70个左右的中心村,到2020年要实现覆盖80%的行政村,需完成130个左右中心村建设,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由点向面向前推进,建设资金的瓶颈日益突出。

(二)美好乡村建设主体意识不强。农民群众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但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还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积极,下边消极等一头热的现象。少数群众不仅没有做到门前三包,而且为了个人利益甚至干扰村庄整治工作的开展。有的镇、村干部没有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同时,有少数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建的局面。

(三)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意识差。在调研中发现,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中部分地方规划意识差,具体表现在:一是规划衔接困难,由于我区前期编制的《贵池区村庄布点规划21012-2020》缺少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致使部分镇、街道在制定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时与区规划衔接困难,同时与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土地总体利用规划、镇域产业发展规划也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二是在编制美好乡村规划时,没有深入基层群众调查摸底,更没有充分征求群众的建议,也没有通过群众评议,群众的知晓度不高,存在简单套用图纸的现象;三是规划粗糙,地方特色不够明显,规划编制适用性不强。没有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够协调,没有较好体现乡情村貌,缺少了山水相连、绿树掩映的农家气息和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风光。

(四)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不健全。在调研座谈时了解到,农村生活环境日常维护任务异常艰巨,存在的问题也较多。除部分中心村已经建立起农村保洁机制外,大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建立起农村保洁机制。农村在门前三包以及垃圾分类处理上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我区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类形式:一类是城市周边乡村由镇、街道统一收集到中转站再集中拉运到市垃圾填埋场,但运费成本过高;另一类是有条件的少数离城市远的镇村采取垃圾集中焚烧和深埋,垃圾处理运行成本较大,覆盖面不广;第三类是多数自然村都是分散自由撒倒,将垃圾随意倒在沟边、河边、塘边、路边,致使垃圾成堆,污水横流,严重污染了群众生活环境。

(五)美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支撑不足。一是部分镇村干部对发展农村产业认识不高,认为产业培育周期长、难度大,怕背风险、怕增负担、怕惹事情,将美好乡村建设的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了环境整治上,对如何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缺少想法、难有做法,没有深刻认识到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兴业富民;二是缺乏产业支撑,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中心村无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产业,更是不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些村虽然有一些特色但是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低,样样有一点,但样样不经典。农村合作经济和适度规模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作用不明显。

三、对我区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宣传发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美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美好乡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靠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因此,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对目前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始建设的村,要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美好乡村示范点进行参观,让他们更直观感受美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实惠,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中;二是要强化村民自治作用。积极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全面参与美好乡村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三是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在全区宣传推广。

(二)立足长远,坚持规划引领作用。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程,我区农村点多面广,美好乡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建设中要科学规划,合理调配,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一是要对现有规划进一步完善,美好乡村要与《贵池区村庄布点规划21012-2020》相统一,要与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土地总体利用规划、镇域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二是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要充分征求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尽可能保持田园风貌和乡土特色,少硬化多绿化,不搞大拆大建,多多点缀四小等美化、亮化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不搞大型广告牌、大门楼、大广场、大型文化墙、村庄路灯等不切合村庄实际的工程,避免好大喜洋的现象出现,在操作中要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切实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规划不施工。三要实行分类推进,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形成城边乡村向城市靠拢,镇边乡村向集镇靠拢,偏远乡村向中心村靠拢的格局。四是美好乡村规划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群众评议,镇街道把关,区级审批,确保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既能为美好乡村建设积累资金,又能培育农民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我区唐田镇吴田社区、里山街道元四村等中心村示范点建设无不证明这一点。一是要因地制宜,理清发展思路。我区有丰富的基本农田和山林、水面,这是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产业的独特优势,因此要借美好乡村建设之东风,引领农民根据乡村的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壮大乡村经济。二是要解放思想,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农业人口将逐步减少,这为土地流转和规模农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创新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的运作,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外来资金,将资源变为资产。三是充分调动各地农村大力发展产业积极性,建议区政府根据上级惠民政策,制定出台鼓励扶持农民大户承包经营发展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

(四) 拓宽渠道,努力解决资金难题。美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镇街、村级经济压力大,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是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具体的以奖代补办法。美好乡村建设是今后农村工作一项长期任务,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议区政府采取申报制,对有积极性的镇街并且主动申报的可优先安排,不搞一刀切,对于群众宣传发动好、积极性高的镇街给予全力支持;二是要继续坚持资金统一调度,用好各级补助资金,继续坚持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整合使用好各类资金;三是发挥区直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结合乡村规划,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编制申报项目,争取省市扶持;四是在资金引入上,可采取市场机制。例如,在规划中可结合旅游开发、农家乐等项目,广泛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开发。调研组在宁国考察时了解到,他们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注重调动社会融资力度参与建设,特备是在发挥企业家投资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五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镇村要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引导群众捐助和义务投工投劳,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五)建立健全农村保洁长效机制。美好乡村建设最大的亮点,就是群众最能直接感受到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是重点改变了几个试点中心村的村容村貌,但是全区很多地方环境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长效保洁机制。一是区政府要强力推动,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建议区政府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健全农村卫生保洁措施,规范村民生活卫生习惯,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要保障资金落实,农村保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结合实际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区、镇要将保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村级也要拿出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向农户收取一定的垃圾代运费。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卫生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加强村民的保洁意识,彻底改变农村垃圾随处乱扔的千年陋习。四是加快实施垃圾分类收集的步伐, 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方式, 提高回收利用率和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目前国际上通常所用的填埋、焚烧、堆肥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技术, 都是以垃圾分类收集为前提,因此我区要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举措,为实现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重复利用提供保障。

(六) 保护发掘乡村风情,丰富农民文体生活。美好乡村不仅仅是物质的建设,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财富。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一要注意保护原有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古文物,尽可能多的保存民俗和地域风情,加大对传统技艺的开发和利用。二要因地制宜,突出建设特色,如丘陵岗地的乡村在建筑风格上应有别于圩区水乡的建筑风格。要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镇多景,各具特点,绝不能千村一面。三要在镇街道和新的集中居住区增建文化体育设施,为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和精神文明提供硬件支撑。 

附注:

2013年全区确定建设的中心村23个,省批复17个,墩上渚湖姜中心村、涓桥陈村中心村、唐田吴田中心村、梅街刘街中心村、涓桥陈村中心村;殷汇镇河东村河东中心村、乌沙镇乌沙社区慈云中心村、棠溪镇双合村庄村姚中心村、秋江街道阮桥社区阮桥中心村、牌楼镇牌楼村南苑中心村、牛头山镇长林村双塘中心村、牛头山镇姥山村姥山中心村、牛头山镇宝赛村宝赛中心村、梅街镇潘桥社区潘桥中心村、梅村镇长山村上角中心村、涓桥镇桂畈村来龙中心, 村、墩上街道许桥村许家桥中心村。其余6个为市批复同步建设中心村(马衙滨河、灵芝,墩上半街新村,梅龙郭港新村,秋江驻驾,梅村必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