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区经济社会条件滞后,发展“三农”建设新农村是最棘手的难题。贵池区人大代表、乌沙镇红庄村党总支书记袁达勤就是一位破茧者。作为人大代表,群众致富发展的期盼铭心;作为党总支书记,新农村建设重担在肩。正是这种执着和不懈努力,袁达勤引领红庄变“康庄”的路子越走越宽。2010年红庄村被省农委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池州市“平安建设”示范村,2011年区委授予“五个好村级党组织”,2012年市委授予“争先创优先进党组织”,连续4年获得乌沙镇“年度综合考评第一名”等殊荣,享有“乌沙第一村”的美誉。
改善宜居条件,营造“康庄”优美的发展环境
袁达勤带领村“两委”率先实施农网改造项目,对全村6个台区进行了全面改造,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用电需求。全力实施路网工程,投入20万元完成
调结构增效益,建基地促发展,营造“康庄”强劲的经济环境。红庄田多粮多,农民擅养土鸡。袁达勤带领村“两委”顺势而为,组建“江南土鸡产销合作社”,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全村养鸡1000只以上大户达30多户,2000只以上大户15户。在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家家户户都养鸡,仅此项为农民年增收2000多元。调结构建基地,发展大棚蔬菜增效益。现已建成蔬菜基地220亩,搭建大棚280个,努力打造成为池州市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并朝着“省级蔬菜示范园”发展目标一路前行。
依法履行职责,彰显代表风采
袁达勤履行代表职责,在参加区镇人大会议、代表视察和调研活动中,积极建善言献良策。如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关于建设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关于提高村干部待遇和实行养老保障等建议,均被市、区有关部门采纳。关于设立乡镇检察工作站、遴选贴近农村的案例开展检察宣教的建议,被前来调研的检察官们所首肯。
红庄变“康庄”的华丽转身,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和媒体的青睐。市区领导多次来红庄调研视察。2011年10月新华社、人民日报、省广播电台、安徽法制报等9家媒体“江淮行”来红庄联合采访。红庄变“康庄”的华丽转身,是袁达勤人大代表风采的重磅彰显,也是他代表和实现红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炫丽写照。